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今日视点: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凸显A股内生动力强劲

文 / 小亚 2025-08-16 12:01:23 来源:亚汇网

  8月份过半,2025年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披露渐入高潮。从已公布业绩的公司看,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实现业绩翻倍增长。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8月15日,A股已累计有378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报,其中325家实现盈利,占比超八成。此前,A股已有1569家公司披露中期业绩预告,其中905家预期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约六成;更有超过400家预期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一批上市公司稳健的财务表现展现出A股市场蓬勃的内生动力。这不仅印证了宏观经济复苏的韧性,更揭示出上市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经营效率提升构建的“内生增长引擎”正持续发力,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信心。

  其一,内生动力强劲,夯实市场根基。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报告》,上市公司群体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扎实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其中,沪深北三市共5412家上市公司,有4036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2194家公司盈利正增长,553家公司盈利增幅超100%。

  综观2024年年报及已披露2025年半年报,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质量持续改善的脉络也清晰可见。企业核心指标ROE(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表现亮眼,多家公司实现两位数增长。比如,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现稳健,今年上半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11.63%;现金流情况持续稳定,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

  上述数据背后的深意在于,企业盈利的“含金量”正在提升,依靠内生增长驱动业绩增长,构建护城河。同时,资产负债结构整体稳健,为后续发展储备了充足弹药,构筑了市场稳健前行的基石。

  在业绩增长因素奠定基础之后,二级市场资金流向层面也呈现出积极变化。8月13日,沪深北三市总成交额达2.18万亿元,时隔114个交易日重回2万亿元上方;8月14日,沪深北三市总成交额超2.3万亿元,创下年内单日成交额新高。8月5日,两融余额也突破2万亿元创十年新高,反映机构对上市公司盈利确定性的认可。资金持续流入与业绩利好形成强劲合力,将进一步强化“业绩超预期—资金流入—股价上涨”的正向循环。

  其二,产业结构变迁,折射转型动能。

  从2024年年报及已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来看,高科技企业成为业绩爆发的“主阵地”。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AI算力等行业的头部公司,普遍交出远超市场预期的答卷。例如,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5.61亿元,同比增长101.92%。AI算力产业链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AI服务器业务第二季度营收同比激增60%。这些企业凭借技术壁垒、创新产品和对新兴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在复杂环境中持续扩张市场份额,成为引领业绩增长的“火车头”。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科技创新驱动增长动能转换。上市公司正通过技术突破、产业链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这一结构之变也清晰地印证,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已在微观层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其三,机制持续完善,激发内生潜力。

  上市公司业绩集体向好,离不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持续优化与监管的精准护航。近年来,从IPO常态化、再融资改革到持续完善退市机制,政策组合拳正着力打造“扶优限劣”的良性生态。注册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促使资源向真正具备竞争力和成长性的企业汇聚。严监管的常态化则有效遏制了市场乱象,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与规范运作水平。这一系列制度变革,成为激发企业聚焦主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上市公司中报行情所凸显的A股内生动力,不仅是资本市场信心的稳定器,更是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窗口。当上市公司的成长引擎真正内化于创新基因与结构优化,当内生增长动力成为市场主旋律,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与价值发现功能将进一步提升,A股也将持续为实体经济输送更持久、更健康的资本活水。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