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ipo上市,一跃成为市值仅次于谷歌的世界级网络公司,一时间阿里巴巴和马云也成为世界金融界和媒体炙手可热的话题。媒体分析,阿里巴巴的成功在于它衔接起了当今的两大趋势:互联网经济兴起和中国崛起,这两个趋势都是无法阻挡的。
在阿里巴巴的成长过程中,马云的贡献不容置疑,无可替代。然而,马云背后的一些“贵人”也不容忽视。
没有蔡崇信,马云团队1999年在湖畔花园就已弹尽粮绝,不会获得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第一笔天使投资;没有孙正义,马云不会在2003年萌发要做“中国ebay”淘宝的想法;没有杨致远,阿里巴巴不会和雅虎联姻,没有雅虎的10亿美元现金,阿里能否做大到如今规模也是未知数。
在阿里巴巴ipo到来之际,曾对马云“雪中送炭”的“天使”们,也收获了一份远超当年的回馈。
蔡崇信
阿里巴巴的“隐形英雄”
蔡崇信是阿里巴巴副主席,他和马云两人是阿里巴巴的永久合伙人。15年前,蔡崇信放着430万元年薪不要,加入只发500元月薪的阿里巴巴团队。阿里巴巴在美国ipo,蔡崇信持有的3.2%股份飙升至价值76亿美元。
蔡崇信出身台湾法律世家。祖父蔡六乘曾为杜月笙做法律咨询,父亲蔡中曾是台湾取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第一人,还担任耶鲁大学的校董。13岁时蔡崇信就赴美留学,后来拿到耶鲁法学博士学位。从耶鲁毕业后,蔡崇信先后涉足税务法律业务、收购投资管理公司,1995年进入瑞典投资公司银瑞达工作,负责亚洲私募基金投资业务。正是因为这份工作,让蔡崇信认识了马云。
1999年的蔡崇信,在银瑞达担任投资主管,每年拿着70万美元的高薪。但是,当他和马云在杭州结识后,毅然决然放弃这一高薪,甘愿去每月只能给他500元人民币薪资的阿里巴巴。蔡崇信回忆说,马云这个人令人着迷,但真正打动他的,不只是马云本人,而是他的团队,马云已经有了一群追随者。“我看到了那种能量。”蔡崇信脱下名牌西服,卷起袖子成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
在马云看来,蔡崇信通晓财务,还当过律师,能帮助成立公司及筹集资金,这正是阿里巴巴最迫切需要的人才。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家公司标准化、制度化,阿里巴巴才有了粗略的公司雏形。
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之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为阿里巴巴带来了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进而有机会进入孙正义的视野。
2000年,蔡崇信、马云二人前往日本软银在东京的办公室与孙正义谈判。两人“完美搭配”,让孙正义点头答应拿出2000万美元,阿里巴巴也凭此躲过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带来的灭顶之灾。
2004年和2005年,蔡崇信再度替阿里巴巴筹资8200万美元,且合并雅虎中国。经蔡崇信牵线,中信辜家、富邦蔡家等好几家台湾企业家族,都私人掏钱参与阿里巴巴增资。
对于阿里巴巴的成功,除了马云,蔡崇信的作用比孙正义还要大,因为第一个500万,比后来的2000万、8000万,甚至10亿都更重要,可以说蔡崇信是阿里巴巴的“隐形英雄”。
孙正义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
马云是个厉害的生意人,但还有个生意人在赚着马云的钱。他就是孙正义,阿里巴巴最大股东软银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阿里ipo,最大的赢家应该是孙正义,他借此再度成为日本首富,个人资产达到166亿美元。
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投资阿里的经历不乏传奇色彩:他和马云谈了6分钟就决定要投3000万美元;2003年,二人在洗手间里决定了“8200万美元”的融资数字。
孙正义祖籍中国福建莆田,家族祖先是移居朝鲜半岛的华人,其祖父孙钟庆从韩国迁居日本。孙正义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年创建软银集团,短短33年成了一个信息技术帝国。
1999年,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资深分析师印古塔给马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称有个人“想和你见个面,这个人对你一定有用”。此人正是孙正义。在北京富华大厦的会面中,来自软银、摩根士丹利以及国内众多互联网企业的ceo均在座——有人为融钱而来,有人为投钱而来。孙正义给每个人20分钟时间阐述公司业务模式和目标。但马云只讲了6分钟不到,孙正义就从办公室那头走过来说:“我决定投资你的公司。”
二十多天后,马云飞往日本和孙正义再次面谈,孙正义提出投资阿里巴巴3000万美元,占公司30%的股份,马云同意了。可是一回到国内,马云就后悔了,太多资金的进入会削弱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于是,马云给孙正义提出:“我们只需要2000万。”就这样,2000年,马云为阿里巴巴引进第二笔融资,2500万美元的投资来自软银、富达、汇亚资金等六家投资人,其中软银为2000万美元。
2004年2月,阿里巴巴第三次融资,再从软银等风投手中募集到8200万美元,其中软银出资6000万美元。软银不仅给阿里巴巴投入了资金,在后来的发展中还给了阿里巴巴足够的支持。
阿里巴巴招股书披露信息显示,软银为阿里第一大股东,持有股票数量为7.98亿股,占股34.1%,即便是ipo之后,软银持股比重依然高达32.4%。阿里巴巴挂牌当天,软银的投资从账面上计已经升值近70倍。虽然孙正义也曾表示“不可能永远持有阿里”,但业内普遍认为,孙正义仍可能继续持有阿里。
杨致远
促成阿里雅虎“联姻”
1999年,马云创办阿里巴巴,这一年,马云给杨致远写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中问他:“你觉得阿里巴巴怎么样?也许有一天阿里巴巴和雅虎这两个名字配在一起会很好。”
这封信的回信,马云是7年后才收到的,杨致远在给马云的回信中写道:“阿里巴巴和淘宝做得很好,有机会想跟你谈谈互联网的走势”。
杨致远第一次见到马云是在1997年,那是杨致远首次到中国大陆。那次,马云给杨致远留下的印象是:马云以后肯定会不平凡。那时候,阿里巴巴还没有成立,马云正在经营“中国黄页”。
2005年,拥有阿里巴巴的马云终于迎来了和雅虎的第一次合作,用马云的话说:“追上雅虎,我用了7年的时间。”起初,这次合作被看成一次“大鱼吃小鱼”的简单并购:一个年入30亿美元的互联网巨无霸收购一个中国的b2b网站,这事看起来顺理成章。然而,2005年8月11日,北京中国大饭店,巨大的红色幕布拉下的瞬间,“阿里巴巴全面收购雅虎中国”震惊了现场。
2005年,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获得阿里巴巴集团39%的股权,开启了双方合作的历史。
在头两年的“蜜月期”里,阿里巴巴布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宏大战略现出端倪,淘宝成长起来、对手ebay退出中国、支付体系建立、外贸b2b增长并登陆香港股市。在此期间,作为雅虎ceo的杨致远还曾来到杭州参加网商大会,以示与阿里巴巴愉快的合作关系,以及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但公司发展的落差却让这一对合作者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在阿里系几乎是飞速壮大的同时,曾经的互联网巨头雅虎却经历收入不断下滑的窘境。
在多年博弈之后,阿里巴巴和雅虎2012年5月终于达成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将动用63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新增阿里集团优先股,回购雅虎所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团20%股权。当时计算,雅虎所占股份价值超过140亿美元。也就是说,雅虎对阿里巴巴集团7年的投资获得了超过14倍的回报,套现71亿美元等于锁定了一半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