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原油市场要闻:多因素交织下的市场动荡

文 / 章天 2025-08-10 19:50:26 来源:亚汇网

   近期,原油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因素正深刻影响着原油的价格走势与市场格局。

  

   OPEC+增产冲击市场预期

  

   8月3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产油国(OPEC+)中的8个主要产油国宣布重磅决定:自9月起,将每日增产原油54.7万桶。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和阿联酋等国联合发布声明,称鉴于当前市场基本面稳健,石油库存处于低位,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增产节奏,以维护石油市场稳定。这一增产决定是OPEC+自2023年以来逐步解除自愿减产计划的延续,标志着其从“保价”策略转向“抢市”策略。自2025年4月起,沙特等8国已连续三个月增产41万桶/日,9月的增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消息公布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当日下跌0.46%至69.35美元/桶,WTI期货价格下跌0.45%至67.03美元/桶。然而,市场走势并未完全遵循传统的供需逻辑,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干扰使得油价后续表现仍充满变数。

  

   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凸显

  

   在全球原油供应格局中,地缘政治因素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政府近期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制裁威胁,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威胁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施加100%二级关税,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当前每日石油出口约950万桶,约占全球供应总量的10%,若制裁生效,全球石油供应可能面临严重中断。受此影响,在7月的最后一周,机构交易员对布伦特和WTI的看涨押注增加近4万份,创6月以来最大增幅,推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突破73美元/桶,WTI期货价格升至69.21美元/桶。虽然印度等部分国家表示难以终止与俄罗斯的石油合同,俄罗斯也在积极寻求其他出口渠道以规避制裁,但美国制裁威胁引发的市场恐慌情绪,仍在短期内推高了原油价格,凸显了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风险溢价。

  

   全球经济前景黯淡抑制需求

  

   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经济前景的黯淡对原油市场形成了明显的压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连续三次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8%,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历史新低。美国经济因高利率与贸易战陷入“弱而不衰”的滞胀状态,欧盟则因能源转型成本高与债务危机拖累,工业用油需求持续萎缩。新兴市场虽保持4.5%的经济增速,但能源转型政策也在加速压缩传统燃油市场空间。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更是令全球贸易环境雪上加霜,IMF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贸易量因关税政策减少8%,直接导致运输行业原油需求每日下降120万桶。制造业也因关税冲击,成本上升15%,企业被迫削减产能,进一步抑制了工业用油需求。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的7月份国际石油市场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平均石油需求增长仅为约70万桶/日,将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增幅。

  

   新能源崛起挑战传统原油地位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新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对传统原油市场构成了长期挑战。2025年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42%,较2024年提升6个百分点。光伏发电成本降至0.03美元/千瓦时,仅为煤电的1/3;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能满足欧洲15%的电力需求。在工业领域,全球50%以上的钢铁企业已启动氢基直接还原铁技术改造,传统焦炭需求大幅下降;化工行业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将石油衍生品的碳排放强度降低40%。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工业领域的石油需求将比2025年减少2000万桶/日,其中化工行业占比达60%。新技术的涌现使原油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逐渐从“必需品”向“可选品”转变,英国石油公司(BP)战略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油气行业资本支出将比2025年下降30%,而新能源投资占比将提升至70%。

  

   综合来看,当前原油市场正处于多事之秋,OPEC+的增产行动、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全球经济的低迷以及新能源的崛起,从供应、需求和长期发展格局等多个维度对原油市场产生着深刻影响。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动态变化,以应对原油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持续动荡。

  

   (亚汇网编辑:章天)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